公司新闻
《京都学派的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京都学派的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作者 京都静源 教授/文学博士一、语言学研究仓石武四郎1897年9月21日生于新泻县高田市。他的父亲仓石昌吉是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的学生。特殊的家庭配景使他从小开始接触中国古籍。
1917年,他高中结业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支那文学科。1921年,他大学结业后到中国江苏、浙江举行短期游学。
1922年,他考入京都帝国大学大学院支那语学·支那文学科,师从狩野直喜,专业研究汉语言学。1926年,他担任了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讲师。1927年,他提升为副教授。
1928年3月23日,仓石武四郎以日本文部省在外研究员的身份来到北京留学。在京期间,仓石武四郎与中国学者频繁来往。他其时还向一名叫奚待国的旗人系统地学习《红楼梦》。
1930年,他又获得上野育英会奖学金资助,继续在中国留学。关于他的在华留学生活,现在已经出书了《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一书可以作为参考。
我们选录一段荣新江教授的先容如下,可以看出他的努力图学生活;“在日记所涉及的1929-1930学年两个学期中,除了星期天,作者每周六天都穿梭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之间,聆听钱玄同、吴承仕、孙人和、范文澜、赵万里、伦明等学者的课程,包罗音韵学、说文学、三礼、周易、文法、词学、版本目录学等。而钱玄同的音韵学课程无疑直接影响了作者回国后的汉语教学革新——在某种水平上,五四新文化以来的‘国语运动’在外洋取得的庞大结果,正是通过钱玄同、仓石武四郎的交流而发生,这是新文化研究尚未关注的内容。这样繁重的课程学习在日原来华留学生中是很是少见的,大量的留学生到中国来的名义都是‘在外研究’,主要是收集质料、举行实地考察等,在仓石武四郎留学期间,真正能如此克服语言的障碍而虚心就学的,实际上只有他和吉川幸次郎、水野清一等少数的学者。
”1930年8月5日回到日本后,他继续在京都帝国大学任职,并兼任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研究员。1939年,他以论文《段懋堂の音韵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他转任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教授。
1940年,他又兼任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教授。战后不久,与新岛淳良等以东京大学为中心,开办中国语讲习会。
1946年,东方文化研究所建设语言研究室,任该室主任。1946年10月26日,在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仓石主持召开了中国语学研究会建立会及第一次学术集会。1947年,以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为焦点,刊行了《中国语学》刊物。
仓石为该刊撰写了发刊词。1949年,他专任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
1958年,他从东京大学退休。1974年,他被日本政府授予朝日文化奖。1975年11月14日因病去世。
主要著作有:《本邦における支那学の蓬勃》(遗稿集)、《支那语语法篇》、《支那语翻译篇》、《支那语法入门》、《支那语教育の理论と实际》、《汉字の运命》、《ラテン化新文字による中国语低级教本》、《中国文学史》、《中国语法读本》、《ローマ字中国语》、《汉字からローマ字へ:中国の文字革新と日本》、《岩波中国语辞典》、《中国文学讲话》、《中国语五十年》、《中国古典讲话》、《中国へかける桥》等。有全两巻本的《仓石武四郎著作集》出书。
他的主要研究偏向是清朝音韵学、现代中国文学、中国语学。仓石本人实际上是京都学派汉语音韵学研究的开创者。
在他之前,以音韵学为专业研究偏向的学者险些没有。他在日本学术界较早地运用了西方语言学理论分析研究清代的音韵学和训诂学,甚至包罗了对方言的研究,为清代传统语言学的现代化开拓了一条崭新的中西联合的路子。
他在京都帝国大学任教时,首先开设了清代音韵学、小学、汉语学等课程,完全放弃了传统的训读方式来阅读中国古籍的方法,使战后京都大学的汉语研究和中国文学研究走向正轨奠基了基础。田中谦二博士在汉语研究上,曾经到场中国语学研究会主编的《中国语学辞典》一书的编篡事情。在其时铃木虎雄教授的影响下,田中谦二在中国文学、中国语学两方面都打下了稳固的基础,为他以后在任何一个方面的深造提供了很是有利的条件。
他对元曲的研究,完全自得于他对现代汉语的研究。特别是在口语方面。小川环树博士在汉语研究上的主要著作有《中国语学研究》一书。1974年,他提倡建立了专业研究汉语语言学的组织——“均社”。
这是日本第一家专业研究汉语音韵学的学术组织。并出书了学术刊物。在历史语言学的研究上,小野川秀美博士曾经编篡了全三卷本的《金史语搜集成》一书。
新村出1876年10月4日生于山口县。他的父亲是其时的山口县令关口隆吉。1889年4月,关口隆吉死于交通事故。为了生活,他成为新村猛雄的养子。
他的中学时代,是在当地有名的静冈寻常中学渡过的。中学结业后,他考入静冈县第一高中。高中结业后,他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博言学科。
1899年,他大学结业后考入大学院,在上田万年的指导下,专业研究语言学。1904年,他修满博士研究生课程学分,就任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国语研究室助手。1902年,他转任东京高等師范学校教授。
1904年,他兼任东京帝国大学副教授。1906年开始,他到英、法、德留学,从事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学习。
1907年,他转任京都帝国大学文科大学副教授。1909年,他竣事留学生活,归国后提升为教授。
成为文科大学言语学第一讲座教授。1919年,他取得文学博士学位。1936年,他从京都帝国大学退休。
1967年8月17日因病逝世。主要著作有:全十五卷本的《新村出著作集》。
1956年,他获得日本政府发表的文化勋章。他的儿子新村猛也是一位语言学家,是日本著名的《广辞苑》一书的作者。现在,全国最高级此外日语研究奖就是以“新村出”的名字命名的。可是,新村出的语言学研究更多的意义是引入了西方盛行的语言学理论。
而真正落实在汉语研究上由他的门生们完成的。尾崎雄二郎1927年生。
1946年,他高中结业后考入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支那语学·支那文学科。1950年,他大学结业后考入大学院。1955年,他修满博士研究生课程学分后,就任人文科学研究所助手。
1979年,他以论文《中国语音韵史の研究》取得文学博士学位。并提升为教授。1983年,他提倡了对汉语的研究运动,建立了经学研究班、小学研究班。
1987年,他当选为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1988年,他宁静田昌司编辑的《汉语史の诸问题》一书正式出书。1990年,他从京都大学退休。
1993年开始,他转任名古屋学院大学文学部教授。1999年,他从名古屋学院大学退休。2006年12月8日因病逝世。主要著作有:《中国语音韵史の研究》、《汉字の年轮》等。
合著有:《汉语史の诸问题》等。主要论文有:《“雅音交字属半齿”の读み方と三种类の门法》、《古音学における韵尾の设定と音韵特性の“豫约”の问题》、《反切か见た<集韵>の问题点》、《汉语闽北方言の来母S 化现象》、《切韵系韵书における韵の排列について》、《上古汉语の复声母について》、《大英博物馆本蒙古字韵札記》、《汉语喉音韵尾论献疑》、《日本古代史中国史料の处置惩罚における汉语学的问题点》、《汉语声母の音量がもたらすもの》、《汉语史における梵语学》等。在一文中,他认为《集韵》四等切上字的分立只限于《韵镜》开口图和开合图里的牙喉音见溪疑影喻五母,反映了差别于《韵镜》音系的实际语音变化平田昌司生于1955年2月17日。
1974年,他高中结业后考入京都大学文学部中国语学·中国文学科。1978年,他大学结业后考入大学院,师从尾崎雄二郎,专业研究音韵学和历史语言学。1981年,他修满博士学位课程学分退却学,成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助手。
1985年,他转任 山口大学人文学部副教授。1989年,他转任京都大学文学部副教授。
2000年,他提升为教授。主要著作有:《孙子——解答のない兵法》等。合著有:《汉语史の诸问题》、《徽州方言研究》等。主要论文有:《全浊上声と去声の合流》、《目の文学革命·耳の文学革命――一九二〇年月中国における听觉メディアと“国语”の实验》、《制度化される清代官话——科举制度と中国语史》、《しゃべる女・叱る男——中国の话しことばにみられるジェンダー科规制》、《清代鸿胪寺正音考》、《日本における中国语方言学研究》、《徽州休宁の言语生活》、《唐代小说史における基础说一切有部律》、《反切上字“匹”の一解释》等。
在《徽州方言古全浊声母的演变》一文中,他认为徽语中古全浊声母的不规则分化是由於汉语内部的派系和条理等原因而发生的,得泛起代休宁方言中不送气的是古层,送气应是近几百年间显著地增加的新层的结论。在《制度化される清代官话——科举制度と中国语史》一文中,他首先对中国方言的地域特色举行了说明。
他注意到基础语汇的问题,提出了汉语方言中存在的“东南方言的多样性”和“北方方言与文化语汇的统一性”这两个主要体现的现象。接着,他又叙述了印度语言体系对汉语音韵学的影响。然后又对高本汉为代表的汉语音韵学体系举行了分析和批判。
并集中讨论了四声说理论的毛病。接下来,他对诗歌用韵在科举制度上的体现举行了研究,特别注意到了南北应试者的方言爱科举制度上用韵的详细变化和使用规则等等问题的论述。这使得本文具有了超出音韵学之外的意义和学术价值。
高田时雄在汉语音韵学上的研究著作有:主编的《明清時代の音韵学》、《中国语史の资料と方法》、《东瀛言语学の生长と近年の动向》、《敦煌资料による中国语史の研究》等书。主要论文有《清代官話の资料について》等。在语言学上,敦煌学家身世的他以中古时代河西地域的方言为研究重点。对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问世以来的相关研究加以总结,构拟古时代的河西地域方言的音韵系统。
并以此部门回复了在藏语、于阗语、粟特语、突厥语中的汉字借字、转写字的问题。为解读上述语言的文献提供了重要支持。二、文字学研究白川静的文字学研究是谁也饶不外去的一座丰碑。
很显然,他最主要的学术孝敬是古文字学的研究。现在,对于这样一位国际学术界的大师级学者,我们只有白冰博士的一本博士学位论文《青铜器铭文研究——白川静金文学著作的成就与疏失》对其学术结果举行总结。
该学位论文内容如下: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白川静金文研究的历程 第二节 白川静金文研究的职位 第三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 第四节 质料规模及研究方法 第五节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难点 第二章 《金文通释》 第一节 《金文通释》的特点 第二节 《金文通释》的成就 第三节 《金文通释》的评述 第三章 《金文世界》 第一节 《金文世界》的特点 第二节 《金文世界》的成就 第三节 《金文世界》的疏失 第四章 《说文新义》 第一节 《说文新义》的特点 第二节 《说文新义》的新见 第三节 《说文新义》的评述 第五章 《字统》 第一节 白川静奇特的编纂思想 第二节 《字统》的形训特点 第三节 《字统》的音训特点 第四节 《字统》的义训特点 第五节 《字统》的形音义联合的特点 第六章 与军礼、刑罚、祭枭有关诸字 第一节 与军礼有关诸字 第二节 与刑罚有关诸字 第三节 与祭枭有关诸字 第七章 与鸟占、神梯、盟誓有关诸字 第一节 与鸟占有关诸字 第二节 与神梯有关诸字 第三节 与盟誓有关诸字 第八章 从戈矢、人儿、口曰等偏旁诸字 第一节 从戈从矢之字 第二节 从人(尸)从儿之字 第三节 从口从曰之字 第四节 从宀从辵之字 第五节 从糸从殳之字 第九章 金文词类、短语、句子之训诂 第一节 金文名词训诂 第二节 金文动词训诂 第三节 金文形容词训诂 第四节 金文连词训诂 第五节 金文短语训诂 第六节 金文句子训诂 第十章 金文研究的方法及其运用 第一节 金文研究的方法 第二节 从井从白诸字 第三节 廌与从廌之字 第四节 士土、公颂讼辨 第五节 囊余、來束市辨 第六节 春秋青铜器器名方言考 第七节 春秋青铜赂器功效考辨虽然已经泛起了对白川静的金文研究举行总结的著作,可是,至今还没有降生对白川静的甲骨学、《说文》学、字典学的研究举行总结的博士论文或者学术著作。2007年4月13日,当温家宝总理来访时,立命馆大学特别赠送了白川静教授的三本著作《字统》、《字训》、《字通》给温家宝总理,足见他在中日两国学术界和政界的影响力!今天,海内外学术界公认:在殷周青铜器铭文的研究方面,作出重要孝敬的学者有郭沫若、唐兰、陈梦家、白川静四人。他一生在古文字学研究上最主要的学术孝敬就是撰写了两部学术巨著《说文新义》和《金文通释》。
前一部巨著更多是使用甲骨和金文史料,对传统的文字学经典著作《说文解字》举行全新的考证息争释,实现了甲骨学建立以来百年间中外学者无人能及的庞大事情。尔后一部则集中考证并解释商周青铜器铭文的意义,把作者敬慕的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的研究推到一个全新的高度。阿辻哲次 1951年生于大阪市。
因为他父亲谋划着一家活字印刷的公司,这使他从小就开始对汉字发生浓重的兴趣。1970年,他从大阪府立北野高中结业后,考入京都大学文学部中国语学·中国文学科。
1974年,他大学结业后考入大学院,专业研究汉字学。1979年,他修满博士研究生课程学分后,出任静冈大学文学部副教授。1981年,他转任京都工业大学文学部副教授。
1984年,他转任京都大学修养部副教授。现为京都大学人间情况学研究科教授。
主要著作有:《汉字学——说文解字の世界》、《图说汉字の历史》、《汉字の字源》、《中国汉字纪行》、《汉字の社会史》、《タブーの汉字学》、《“名前”の汉字学》、《部首のはなし》、《部首のはなし2》、《文字の文化史》、《近くて远い中国语》、《汉字を乐しむ》等。主要论文有:《日本における汉字の现状》、《段懋堂<说文解字读>について》、《“史书”と“史篇”》、《北京图书馆藏段玉裁<说文解字读>初探》、《王锡侯<字贯>の研究》等。他在汉字文化学的研究和普及方面结果卓著。
他试图将传统的《说文》学打造成现代汉字学的努力,是在借助了西方文字学理论的基础上而展开的。而他对汉字的研究又以文化学而非传统训诂学的模式而举行。
浅原达郎生于1955年11月27日。1974年,他高中结业后考入京都大学文学部中国语学·中国文学科。1978年,他大学结业后考入大学院,专业研究古文字学。1982年,他修满博士研究生课程学分后,就任人文科学研究所助手。
1984年,他转任神户商船大学文学部副教授。1997年,他转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副教授。现为教授。合著有:《训读说文解字注金冊》等。
主要论文有:《殷代の甲骨による占いと卜辞》、《西周后期の编钟设计——戎肆庵读裘记》、《“热中”の人——端方传》、《甲骨学と金文学》等。在《西周后期の编钟设计——戎肆庵读裘记》一文中,他以《子犯钟》和《晋侯苏钟》作为资料,对西周后期到春秋中期编钟的设计和调律的方法的变迁,举行了周密的考证研究。三、语法学研究1956年,青木正儿揭晓了《虚字考》一文。
此文是研究古汉语语法问题的论文。他在该论文中首先从文献上考证“虚字”这一观点降生在南宋时代。这为古代汉语的语法研究提供了参考。仓石武四郎在语法研究上的主要著作有:《支那语语法篇》、《支那语法入门》、《支那语教育の理论と实际》、《中国语法读本》等。
他应该是日本现代学术史上的汉语语法研究的开创者。志村良治,1948年,他高中结业后考入东北帝国大学文学部中国学科。1952年,他大学结业后考入大学院,专业研究汉语。
1957年,他修满博士研究生课程学分后,就任爱知大学文学部讲师。1962年,他转任东北大学川内分校讲师。
1964年,他提升为副教授。1967年,他转任文学部副教授。
1973年,他提升为教授。1974年,他以论文《中国中世語法史研究》取得京都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故此,将他的研究列入京都学派。
1984年2月8日因病逝世。主要著作有:《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两卷本的《志村良治博士著作集》等。主要论文有:《中古汉语の语法と语汇》、《汉语における使成复合动词の建立历程の检验》、《“甚么”の建立》、《<老子>の中の成语》、《“从渠”について――唐代における纵予の体现》、《陶渊明“死去何所道,託体同山阿”考》、《<冥报记>の传本について》等。
最近出书了对他回忆的纪念文集《白云遙遙——追念の志村良治》。《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一书分前后两部门。前半部门由二十一章组成,研究中世汉语的语法和语汇。后半部门由八章组成,对详细的语法现象举行专题研究。
在该书中,他使用的主要研究工具是《敦煌变文集》、《世说新语》和《游仙窟》三书。在《汉语における使成复合动词の建立历程の检验》一文中,志村良治认为使成复合动词发生于中古时期。在《“甚么”の建立》一文中,他又主张“恁么”是唐代泛起的俗语指示副词。
本文关键词:《,亚慱体育app在线下载,京都学派的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本文来源:亚慱体育app在线下载-www.51ttsx.com